信札

庾信文章老更成——《熙亭信札》读后感

今年四月二日,沧州诸友为家父召开追思会后,张之和我商议,要为家父出一本信札集。我在家中陆续清理出老人留下的信札手稿40余件。这些信札多是他60岁以后与文友们交流的信件,多是毛笔行草书写,很多还涉及古文古字,这就给一般人阅读造成了一些障碍,我即与张之商议全部打出

肃宁 读后感 信札 庾信 肃宁周报 2025-09-16 16:42  3

萧振鸣 | 鲁迅和他的“金不换”

为改变国民性,鲁迅毅然弃医从文,以笔为武器,留下发人深省的名篇,然而其所用不过一支“金不换”。本文试图从其文稿、信札和日记等资料探讨他的书法和性情。“朴质而不拘挛,洒脱而有法度”,一个精神界之战士的形象透过他的毛笔字显得愈发立体丰满。

鲁迅 毛笔 金不换 许广平 信札 2025-09-08 19:12  3

毛泽东写给蒋的钢笔信,硬笔书法天花板!

当硬笔遇上“静气”:实用工具背后的文化张力若将毛笔书法的笔法、墨法、章法直接套用于硬笔,难免显得“水土不服”——硬笔的单一用笔、缺乏连带性,注定其无法复刻毛笔的千变万化。但若论及实用性,硬笔书法却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姿态,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肌理:从学生课堂笔记到

毛泽东 硬笔书法 钢笔 信札 硬笔书法天花板 2025-06-09 10:14  10

胡适致王世杰、彭学沛重要信札

提要:此信札的书写者是时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、大名鼎鼎的胡适;上款人则是当时的外交部长王世杰和交通部常务次长彭学沛。仅看这三位的职位,若于当下,一定是绝密。阅读信中的内容,果然涉及机密:近四百字的胡适亲笔,涉及当时的中美两国元首,即罗斯福和蒋介石,此外,还有时任

胡适 信札 彭学沛 王世杰 farley 2025-05-26 11:07  10

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重要信札史料

二十世纪初,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与民族危机,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、民主,但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反思。以胡适、沈兼士为代表的学者提出“整理国故”主张,试图以科学方法重新梳理传统学术,实现“再造文明”的目标。这一思潮成为国学门成立的核心理念。

北京大学 国学 信札 信札史料 陈大齐 2025-05-25 11:01  11